首页 > > 视频 > 正文

[让“鲜活的历史”连接起火热的现实]让人物鲜活起来

走进苏州市档案馆“时光长廊”,仿佛置身于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那一幅幅饱经沧桑、内涵丰富的珍贵图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又一个“苏州第一”,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苏州这片热土生生不息的强劲发展脉动。

苏州地方档案资源异常丰富,在安全保管档案的基础上如何用好档案服务地方发展是一个大课题。“让鲜活的历史连接起火热的现实!”苏州市委副秘书长、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苏州市档案馆馆长钱斌介绍,苏州档案部门近年来抓重点、创品牌、作贡献,在“大档案”“活档案”“慧档案”上做足文章,为全省档案工作高质量开展作出了苏州努力。

创新探索

实现全市档案网络全覆盖

“我的作品”“我的公益”“我的家训”“我的秘密”……这是张家港市乐余镇乐余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黄欣妍的“个人成长档案”,已经积满了整整16个档案盒,里面记载了她从幼儿园到这个暑假的点点滴滴。“我最看重‘我的作品’,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每天记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在感觉写什么都有话说,可喜欢写作文了!”

给未成年人建档,是苏州市完善服务打造特色“大档案”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首批试点乡镇,乐余镇自2017年起开展“足迹·乐娃成长录”未成年人建档项目,并以此带动家庭建档,目前该镇未成年人建档家庭已有322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建档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档案管理有着丰富经验的乐余镇中心小学校长宋卫群说,未成年人及家庭建档打破了以往人们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固有思维,建档学生在成绩之外还有更多的考评因素,有助于学生成为“大写的人”,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传承优良家训家风。

基于此,苏州市档案馆聚焦创新引领,联合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妇联、苏州市关工委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档案建设工作的通知》,并以个别试点、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全市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所中小学列入未成年人成长档案试点单位。

不久前,由国家档案局和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发展中的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作为参观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的“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教育与研究分委会主席洛塔尔·乔丹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里有非常美丽的校园,非常可爱的学生,非常优秀的老师,还有非常热心的家长,这些成长档案的专业性和生动性让我们十分感动。”

建设“大档案”,服务大社会。在苏州档案部门的努力下,一向让人感觉有些神秘的档案就这样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太仓市档案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精心打造“存史鉴今、资政惠民”的档案优质服务品牌。“为了让百姓在查档时少些奔波,档案馆在太仓所有的镇、村设立了‘民生档案基层查阅点’,老百姓只要就近到村里刷一下身份证,就能找到婚姻、独生子女、退伍士兵、建房批复等13种与自己相关的档案,全过程‘立等可取’。”太仓市档案馆副馆长顾江峰说。

建设“大档案”,基层齐发力。苏州所属的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地先后成立乡镇档案馆,一些有条件的村也建有档案馆,实现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档案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苏州市档案馆等8家国家综合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居全省首位,省级五星级档案室达158个。

深挖资源

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

2017年10月,苏州市档案馆独立申报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苏州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单独成功申报该“名录”的地市级城市,很好地扩大了江苏档案的国际影响。

据介绍,这批档案是19世纪至20世纪末期,苏州丝绸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实物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专家认为,这批档案对苏州正在建设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打造遗产城市有着重要的文史价值,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自古以来就名闻天下的“丝绸之府”,如何用好、用活丝绸档案,已成苏州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去年以来,苏州多管齐下,把推动丝绸档案成功申遗的后续效应当作一项工程来抓,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建好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档案局做好“‘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提高国际影响力。今年4月,一场汇集全国10多个省、市,3个国际地区共计200余家丝绸类相关企业参展的大型丝绸展会在苏州举行,展会引入诸多丝绸跨界合作产品,并与重庆、四川南充等地开展合作交流,共同促进丝绸产业发展,成为丝绸档案跨界合作的生动案例。

搭建大舞台,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当前,苏州积极开发特色档案资源,征集苏州地区名人档案,举办名人个人、家族档案展。同时,积极推进“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过眼烟云’——过云楼历代主人手书精粹”丛书、“百年名企”系列丛书的编研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与高校、文博单位开展合作,推进档案编研向纵深发展。

让档案“活”起来,企业档案馆(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成为苏州档案工作的一大亮点。波司登档案馆主管古旭丽介绍:截至目前,馆藏档案超过6万卷,今年初至今借阅量达1641件次。“尤其是在涉及相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档案作为凭证的力量充分显现。”

借助信息化

档案场馆长出“智慧翅膀”

“我就是想看看为什么比去年少了不少钱!”8月19日下午,吴中区甪直镇江湾村村民陆增根来到江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向工作人员询问自己在合作社的分红情况。工作人员在电脑登录平台输入其身份证号后,每一年的“盈余分配清单”中的交易额、交易额比例、剩余盈余分配等账目一清二楚的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又根据索引号码,从档案室把其原始档案取出,陆增根仔细对比后发现,分红比前一年少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承包的芡实田地减少了4亩,之前的疑虑也随之打消。

与此同时,几公里之外的生态农业加工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将合作社当天回购的300多斤“鸡头米”进行检测、打包、装盒、冷冻,每一个袋子上都有个“追溯码”,手机扫码即可查看到产自哪里、何时生产等产品“身份”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将通过“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上传到数据库中,纳入合作社农产品档案管理系统。这是苏州贯彻全省乡村振兴档案工作推进会精神的一个缩影。

“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农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合作科科长沈建刚介绍,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机制目前已初步建立,未来随着信息的不断累积和信息化程度加深,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

借助信息化,打造“智慧档案”,是苏州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追求。其内涵主要包括:围绕监管服务,在大市层面打造一个集智能检索、跨域共享、云端计算的全新、精细、智慧的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数字档案馆;同时,搭建档案数据云平台,打通档案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系统互联互通。

今年7月,常熟市古里镇芙蓉村村民王雪芹达到退休年龄,想享受计生政策的补贴,却无法提供其独生子女证。经人指点,她来到古里镇档案馆,通过电子查询,证明了其独生子女事实,顺利领取了独生子女费3600元。古里镇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经常有老百姓来馆里查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档案查询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省首家乡镇级档案馆,古里镇档案馆还将借助信息化深度开展各项服务。”

信息化使档案服务实现了便利化。目前,常熟在实时采集分析基层档案工作信息、记录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业务数据、规范档案执法工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许多创新做法已在苏州全市推广。

张红军 张瀚文 孙 奕 胡伊雪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