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视频 > 正文

【钟秉林: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主要任务】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教育的同仁,因为另有公务安排,很遗憾不能参加这次搜狐教育盛典,我想还是以视频的方式跟大家教育一些观点。

今年我们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教育与其他领域一样,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到去年底,我们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已经接近52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了2.76亿人,各级各类的专任教师约1673万人,这些非常庞大的数据说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前教育正在加快普及。一方面,举办很多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提高毛入园率与普及化程度;另一方面,抓好普及化的同时,还要注重抓好保育质量教育提高工作,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一方面,要提高巩固率,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化的成果,像西部一些地区“控辍保学”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另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取办好每一所小学、每一所初中,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按照规划,明年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0%,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高中阶段教育今后还是要坚持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让老百姓可以选择。

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高等教育去年的毛入学率是48.1%,今年的数据正在统计当中,新生入学以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超过50%。根据国家通行的标准,这就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阶段迈入了普及化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今后,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多样的发展,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技术型等人才的大量、多样化的需求。

把这些数据与国际进行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在新时代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其体现在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转化,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校难,一方面是老百姓都迫切需要接受高质量水平的教育,都希望孩子可以上好学校;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短缺,发展不均衡,好学校相对较少,还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够办好每一所学校。

但办学校、发展教育,要遵循内在的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办好一所学校需要长期的积累,厚积薄发。经费充足,学校重视,硬件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更新,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重视教学管理水平在不太长时间内得到显著提升。

办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硬件条件、管理水平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办理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需要精良的教师队伍,这需要几代、十几代教师的长期积淀才能逐步形成。一所学校能培养好人才,需要教师坚持教学育人,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我们知道,一所学校的传统、校风、校园文化、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能用金钱、物质在短时间内堆砌出来,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办教育的特点与老百姓上好学校的期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矛盾在某些方面较为凸显,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还要提高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上,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所谓的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发展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除本篇外,搜狐教育还对本次盛典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敬请关注!

据了解,本次盛典共分为“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两大板块,主题演讲环节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建行大学首席学习官、执行校长薛胜利;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教育大咖共同聚焦教育创新、未来教育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反思教育现状,探索中国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而在圆桌论坛环节,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Mari—Anna Suurmune,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贾积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等10余位重磅嘉宾将围绕“教育创新与未来学校”、“学校的生长与重塑”、“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三个话题展开讨论。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