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特产 > 正文

心情与世界:《存在与时间》的情感论

Moods and the World:Heidegger’s Account of Emotions in Being and Time

作者简介:梁家荣,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原发信息:《世界哲学》第20191期

内容提要:有别于哲学传统主流对情感之轻视、甚至敌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主张:心情替此在开启在世存在整体,是开启性本质结构之一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情感越来越引起学者之研究兴趣,海德格尔对情感之论述,又再度成为重要的参照资源。本文将重新展释《存在与时间》中有关情感之三个基本规定,彰显其中的关键概念,澄清一些误解。

关键词:海德格尔/情感/世界/感遇性/碰击

标题注释:本文系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项目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情感近年来成为了学界之热门课题,但其实仅仅在40年前,它在哲学界却属冷门。R.C.所罗门(R.C.Solomon)于1976年出版的《情感》(The Passions)一书,现在享誉为该领域的先驱著作。作者在写于1992年的新版自序中,回顾初版时之冷门情况:

《情感》出版于1976年,当时情绪(émotions)这个题目在英美哲学界几乎无人问津,在社会科学界也少有人注意。德国和法国之境况也好不了多少,当时新科学主义与结构主义已经遮盖了现象学和实存主义之光芒……(Solomon,1993:viii)

所罗门此书无疑开情感研究之风气,但它仍免不了是“站在巨人之肩膀上”。为其提供肩膀的巨人非止一人,其中最主要的当属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统称于“实存主义”名下的那些哲学家,尤其是海德格尔和萨特。所罗门在新版自序中又说:“我主张:情绪本身是理性的(因此也有时是非理性的)。它们是在世界中观看和介入之方式,以海德格尔可喜的隐喻而言,即我们‘被调节’(being tuned)入世之方式”(Solomon,1993:viii—ix)。这里“being tuned”一词就出自《存在与时间》有关情感之讨论。

一、基本用语之澄清

本文的目标是重新展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情感之论述,特别是他对感遇性(Befindlichkeit)之三个本质规定。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做一些用语上的澄清。

“Passion”:我翻译为“情感”。在我的使用中,“情感”包括情绪和心情。“Passion”现在一般翻译为“热情”或“激情”,我译为“情感”是取其广义或历史意义。“激情”顾名思义乃指激烈的情感,这对应“passion”现时较狭义的用法,但哲学史上“passion”却是一切情绪或感受之通名,不但在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中如是,即使到了笛卡尔和休谟中仍然如是。相反,“emotion”取而代之,则只是在不久以前(见下文)。“Passion”源自拉丁语“passio”,原义指被受或受动,意义跟“actio”即行动或施动相对。施动与受动是变动一事之两面,原来并非专指心理现象。心理义的“passion”乃“灵魂之受动”(passio animae)之简称,我以“情感”翻译的就是此一意义。奥古斯丁以“passio”来翻译希腊语“pathē”(cf.Augustine,De civitate Dei:9.4),前此西塞罗则译为“perturbatio”意即扰动(cf.Cicero,Tusc.:3.4.7),两人都视之为“灵魂之变动”(motus animi)。“Passio”固然只是变动之一面,故此西塞罗进一步将情感规定为“灵魂之不服从理性的变动”。(Cicero,Tusc.:3.4.7)

“Emotion”:我翻译为“情绪”。从字面已可见,“emotion”本义亦跟变动(motion)有关。在笛卡尔看来,“émotions”一词不但笼统带有变动之义,而且似乎还是激烈地“扰动”,他在《论情感》①中说:“将之称为灵魂之变动(émotions de )也许更佳,不仅因为此词可用于其中的一切变动,亦即来到灵魂上的一切不同思绪(pensées),特别还因为在灵魂可有的各种思绪中,对灵魂之躁动和震动,没有比情感更强烈者”。(Descartes,1909:350)以此看来,笛卡尔所谓“émotions de ”,正相当于奥古斯丁所谓“motus animi”。根据T.狄克森(T.Dixon)的研究,“émotion”从19世纪中开始逐渐取代“passion”而变成心理研究之标题概念。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苏格兰哲学家T.布朗(T.Brown,1778-1820),狄克森称他为“情绪之发明人”(Dixon,2003:109),并以他于1820年出版的《人类心智哲学讲稿》(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Human Mind)为转变之标志,书中以“émotions”统称一切不属于感觉(sensations)之非理智性的(non-intellectuel)心理状态。(cf.Dixon,2003:23,124)在布朗那里,“émotions”同样是指受动的状态。

“Feeling”:我翻译为“感受”。此词之范围要广于“情绪”。布朗把情绪视为感受之一类(cf.Dixon,2003:23),后来心理学也跟从这一用法,例如一部于1905出版的《哲学与心理学词典》就这样描述“émotion”一词:

“Emotion”一词在英语心理学中的使用比较现代。休谟有此词,但即使他一般也宁用“passions”或“affections”。当“émotion”一词变得流行后,其应用很广泛,覆盖各种各样的感受,除了那些本源上是纯粹感觉性的以外。(Dixon,2003:17)

这里所谓“那些本源上是纯粹感觉性的”感受,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谓“身体感受”(bodily feelings),例如冷、暖等。由此可见,情绪可称“感受”,但某些感受却不是情绪。这其实也不是当代心理学之新发现,笛卡尔已经有此区分。(cf.Descartes,1909:350)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