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特产 > 正文

关注社会热点我们始终在路上|

原标题:关注社会热点我们始终在路上

在媒体融合的特殊时段里,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记者节,这是一个特殊的记者节,我们面临着改革的机遇,面临着改革的挑战,但我们仍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怀揣着对新闻理想的执着,坚定地向前而行。

无论传播途径如何变迁,无论宣传的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相信“内容为王”,我们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为政府和人民搭建桥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媒体人责无旁贷;聚焦百姓关注热点,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媒体人义无反顾。

用优秀的新闻作品诠释新闻人的担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风向标,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我们始终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治理自发劳务市场与顽疾的博弈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吕慧

■关键词:通桥劳务市场

■事件回放:

今年6月份,随着气温的转暖,在通桥西侧揽活的农民工又活跃起来。农民工的出现,使得便道变得拥堵,他们随处乱停放的车辆、随意悬挂在隔离护栏和交通指示牌上的自制广告牌,让原本整洁的桥头变得乱糟糟。当反映通桥劳务市场顽疾的报道见报后,这个劳务市场平静了几天后,便又恢复了之前的景象。6月28日至7月8日,记者又连续几次走访了通桥劳务市场,并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存在了很多年,政府多次取缔,但都禁而不止。经过和多个相关部门的联系,最终在桥西区就业服务局的引导下,农民工进入正规劳务市场。

■采访经历:

位于通桥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在我市的知名度很高,很多市民和单位在用工的时候都会去那里找零工。然而,这么一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还给附近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农民工“蹲桥头”风餐露宿挣辛苦钱,而他们占道揽活,也确实影响交通、影响城市形象。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整肃城市形象,也为了给农民工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相关部门也曾为民考虑,建立了规范化的劳务市场,实施民生工程。但是,多个回合之后,民工“蹲桥头”现象依旧。

为此,记者走访了通桥劳务市场,对农民工“蹲桥头”的现象、农民工“蹲桥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采访。6月25日,本报刊发了《混乱的通桥劳务市场成顽疾》一文。文章刊发后,这个劳务市场平静了几天后,便又恢复了往日熙熙攘攘、乱糟糟的景象。面对这种情况,本报多名记者兵分几路、分不同时间段连续走访了通桥自发劳务市场。用几篇连续报道直击农民工街头揽活百态。

7月份我市的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为了了解到劳务市场的真实情况,顶着烈日,记者穿梭在通桥附近的街头走访,或者蹲下身子与农民工聊天,了解他们出来揽活的初衷,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摄影记者在桥头拍照,不仅要“伪装”好,不被农民工认出身份,还要找好角度。为了捕捉一个农民工揽活影响交通的照片,有时候一呆就是一上午。炎热的夏季,汗水浸透了摄影记者的衣服,但是为了拍到满意的照片,记者仍不辞辛苦。这就是敬业精神,对于每一篇贴近民生的稿件,记者从来都是深入到一线去采访,将真材实料的新闻奉献给读者。

■新闻影响:

6月25日,关于通桥劳务市场的第一篇报道,《混乱的通桥劳务市场成顽疾》见报后立即引起了市民和网友的热议。热心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有一些热心读者对劳务市场的发展建言献策。然而,报道见报后平静了几天的劳务市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常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当下,这个影响城市形象的劳务市场,成为一个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痛点。于是记者又针对劳务市场的情况继续展开报道,随着一篇篇报道的刊发,和记者的深入调查,劳务市场的问题逐渐有些眉目。

最终,劳务市场的问题引起了市创城办的重视,并在创城办的协调下,记者逐一联系相关部门。桥西区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来到通桥劳务市场,向在场的农民工免费发放了宣传资料,并宣讲了相关政策法规,还强调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属于非法劳务市场,一旦出现劳务纠纷,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为改善通桥周边秩序,工作人员主动引导聚集于此的农民工,前往桥西区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用工对接。并指导在场农民工添加“张家口市桥西区就业服务局”微信公众号,通过查看公众号每天发布的招聘广告,及时获取用工信息。在桥西区就业服务局的引导下,农民工进入正规劳务市场。

保持新闻敏感挖掘身边典型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赵娜

■关键词:老旧小区管理

■新闻回顾:

在我市经开区一些规模较小的老旧小区,基本都是企业或单位的家属院,自物业管理市场化后,小区物业缺位的现象比较普遍,随之出现了脏乱差等问题。但是,由于小区规模小,物业公司无法达到收支平衡,很难引进物业对小区进行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开区南站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社区创新管理模式,联合物业公司及社会组织,成立了“红管家服务中心”为老旧小区提供服务。

“红管家服务中心”由社区两委班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为核心,以居民组长、楼道长、志愿者为辅。社区网格员定期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将小区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公共配套设施损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居民下单,社区接单”转交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派人现场勘查情况,给出解决方案和价格。

红管家服务中心主要以社区党员为引领,建立居民与“红管家”之间的信任。针对小区内的困难家庭、老弱病残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的小修小补,“红管家”都是义务上门维修,得到了部分居民的认可。

■背后故事

挖掘到这个新闻,源于社区发到工作群中的一篇600多字的工作信息,看到这篇信息后,什么是“红管家”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带着一探究竟的心理,与经开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对“红管家”有了简单的了解,“红管家”是社区牵头,与物业公司合作的产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来到开发区社区,最先采访了当时的社区书记。社区书记告诉我,“红管家”也是该社区的新鲜事物,因为开发区社区和经开区其它社区情况不一样,共有27个小区,其中24个是规模较小的老旧小区,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最初有这个设想时,最大的难题是找一家愿意合作的物业公司,找到物业公司后,企业要盈利,居民要服务,如何寻找到平衡点,让双方都能够接受,是社区需要调解的关键点。因为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创立“红管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不让它完全企业化,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做好纽带、建立信任,使得“红管家”慢慢被居民接受。

“红管家”服务的效果如何?记者又走访了部分小区和居民。一些老人对“红管家”更为熟悉,比较包容和认可。“红管家”的诞生让他们在遇到疑难杂事的时候,有了可以快速解决的途径。同时,记者还采访了“红管家”的物业公司经理,经理的回答很坦诚,公司不可能亏本纯做义务,但是可以在居民接受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让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突出公益性。

■社会影响:

8月1日,《社区“红管家”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报道见报后,引起了政府、社会的关注,掀起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探讨,同时也引来其他媒体的相继报道和转载。每一件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一开始并不能尽善尽美,需要培养、磨合的时间。在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上,政府买单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走向市场改变居民的观念,才是最根本解决方案。开发区社区创新老旧小区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借鉴意义,或许这种大胆的工作创新,为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杨舒帆



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明长沙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